用做书院的态度

提升培训的高度

玉溪公务员考试培训网
鸟博士评《范雎说秦王》
来源: | 作者:鸟博士 | 发布时间: 2016-10-28 | 29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范雎,魏国人,原先想凭借自身才华在魏国发展,但家穷无缘得见魏王,只能屈就在当时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个寄食的门客。一次跟随须贾到齐国出使办差,几个月下来一事无成,但齐国国君听说范雎很有才华,就特意派人送给范雎一些财物表示尊敬,这却引起须贾的嫉妒和不满,认为范雎通齐卖魏,回国后就把这件事情报告给魏国相国魏齐,魏齐大怒就让人用板子、荆条鞭打范雎,打得范雎遍体鳞伤,只能装死。魏齐不仅不停止虐待,还意犹未尽让人用席子卷起装死的范雎扔进厕所,让自己醉酒的宾客在范雎身上溺尿,搞得连看厕所的人都看不下去,故意对魏齐回报范雎已死可否扔掉,恰巧魏齐酒醉未思考就同意了,这才捡回条命,后在友人郑安平的帮助下化名为张禄逃到了秦国。

因此,来到秦国的范雎裹挟着满腔复仇之火,怎么可能不愿意开诚布公于秦王得到重用。但当时混乱的秦国政局使范雎又不得不狼顾犹豫。二十四岁的秦武王雄才大略,不作不死,在一次与臣下比赛举鼎游戏中不幸被鼎砸死,由于无子,秦国一时围绕君王宝座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宫廷斗争。后在秦宣太后(芈月的真身)及其同母异父弟魏冉的支持下,秦武王的异母弟稷即后来的秦昭王取得最终胜利,但秦国大权实际掌握在宣太后及其弟魏冉手中,秦昭王更像傀儡。摆在范雎面前有两条路,一是投靠秦国实际权贵魏冉这边,但他最讨厌说客,认为他们是最能扰乱国家的恐怖分子,所以这条路基本绝了;二是投靠秦昭王,孺子可教否,范雎一时很难拿捏得准,这次再也输不起了。

机遇终于出现,魏冉想越过韩、魏两国奔袭齐国,以扩张自己的封地陶邑(今山东省定陶县)。这是明显的损公肥己行为。范雎干起纪委工作,抓住机会主动向秦昭王上书要求揭发。早就对魏冉擅权专政感到不满的秦昭王终于遇到知己,便与范雎悄悄约好晚上在离宫见面喝茶。范雎早早赶到离宫,因为要策划一场行为艺术表演:当看见秦昭王快要出来的时候,他故意迎着秦昭王的人马走去,简直像个刺客,急得宫内太监呵斥道:“大王到,小子赶紧让开。”范雎随口回道:“秦国那里有王?只有宣太后、魏冉。”这句话勾起秦昭王内心深处的痛,两个最亲的人却是他最恨的人。他啥话没说就把范雎恭敬地接到宫内,赶走身边所有人,扑通一声跪着前行至范雎面前道:先生有何指教?秦昭王原本以为这份诚意足以感怀范雎,但没想到却把范雎搞得害怕,他不知道面前这个虔诚的王是真心想成为真正的秦王,还是故弄玄虚忽悠自己。一时害怕竟只回应“嗯嗯”两字。如此反复三次,范雎才相信孺子可教,便解释道:从前周文王遇见姜子牙时,姜子牙只是在渭水边钓鱼的渔夫,但两人一见如故,文王当即封他为太师,这是因为两人虽然交情很浅,但彼此交谈所说的道理很深。如果不是这样,估计就没有后来周文王称霸天下的事情。这说明交情浅不代表不可以信任。我也是外乡人,与大王的交情很浅,但将要陈述的都是涉及君臣及你们骨肉间的事情,就不知道大王是否同周文王一样,所以刚才你追问三次而我都不回答。

秦昭王满脸严肃,一言未发,似乎也开始犹豫起来,范雎究竟是来帮助我的还是太后、魏冉他们派来的探子呢?向来善于察言观色的范雎早就猜测出昭王的心思,便说:我并不是有所畏惧和顾忌才不敢说,只要自己的话能被实行就算死了也无所谓。世上再有本事的人终究会有一死,只要我的死能对大王有所裨益,那就是我的光荣。如果要说恐惧,我真正的恐惧有二点:一是因为我的死导致其他国家的人才再也不敢来秦国发展,大王再也无人可用;二是因为我的死大王身边再也无人能够帮助你辨别奸邪,为您守住江山了。这番表忠心的话语基本彻底打消了秦昭王的顾虑,因为探子根本没必要这样披肝沥胆陈述衷情。秦昭王终于再次开腔了:先生不要有太多顾虑,上及太后,下及我身边大臣的事情,你都可以直接说。

至于范雎究竟对昭王说了些啥那是后话。但《古文观止》为什么把范雎见秦昭王的前奏选录出来,而对其说的内容只字不录呢?鸟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全篇文章只想表述“说难”这个主题。战国多游说之士,有很多人因为一番精妙论述就封侯拜相,似乎很容易,但不知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,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范雎才华自不用说,为了博取秦昭王信任,谨慎如同妇人,不厌其烦的表忠心,甚至做好必死的准备,幸好他遇到知人善用的秦昭王成功了。如果不巧遇错了人,范雎这次可能因离间君臣骨肉关系被斩立决了。


人物介绍:
范雎(?-前255年),字叔,战国时期魏国人,著名政治家、军事谋略家,秦国宰相,因封地在应城,所以又称为“应侯”。

范雎见秦昭王之后,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,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。他主张将韩、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,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。范遂被拜为客卿,之后,他又提醒昭王,秦国的王权太弱,需要加强王权。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,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,拜范雎为相。
范雎为人恩怨分明,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,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。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,王稽出任河东守。
前262年,长平之战爆发,两军对垒三年后,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,使得白起大破赵军。长平战后,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,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。
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,郑安平降赵。前255年,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。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,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,辞归封地,不久病死。

秦昭襄王(前325年-前251年),一称秦昭王,嬴姓,赵氏,名则,又名稷 ,秦惠文王之子,秦武王异母弟,战国时期秦国国君。早年在燕国做人质。公元前307年,秦武王去世,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,遂立。公元前306年—前251年在位,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。在位时,秦国继续扩张。最著名的、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,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。
秦昭襄王在位初期,由其母宣太后当权 ,外戚魏冉为宰相,史称“王少,宣太后自治事,任魏冉为政,威震秦国”。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,先后战胜三晋、齐、楚等国,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、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)。
秦昭襄王四十一年,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,夺了宣太后、魏冉等人的权,拜范雎为宰相,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,又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大胜赵军。手下文有范雎,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。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,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,俘虏周赧王,迁九鼎于咸阳,(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,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),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。
秦昭襄王五十六年,昭襄王去世,终年有75岁。